新闻资讯

百里千刀一两漆——红木家具的生漆工艺

  • 2018-01-22
  • 作者:泓文博雅
  • 关注:3244
  • 分享:
  •  说起红木家具的涂饰工艺,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中国生漆(又名“国漆”)。生漆作为我国的一种特产,在世界上素有“涂料之王”的美誉,我们的祖先在栽培、收割、使用生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据文字记载,我国先秦时代就已发展种植漆树与用漆技术。《诗经鄘风》中载有:“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曰,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桐、梓、漆”。可见先秦时代,漆树就已是我国常见的栽培经济树种。而在使用上,从已发现的古物中,我们也见到了不少先民早期使用生漆的例证,如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掘出土的距今7000年前的涂漆木碗,等等。

    去过红木市场的消费者也会听导购员这样说过“我们的红木家具全部采用的是擦生漆工艺”,由此可见,擦生漆已成为商家提升红木家具价值的附加值。那么为何纯正的红木家具如此钟情于擦生漆呢?

    生漆(天然漆),俗称“土漆”,又称“国漆“或“大漆”。 是一种,是从膝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一旦接触空气后转为褐色,数小时后表面凝固硬化而生成漆皮,是我国特产的优质天然涂料。

    它具有耐酸、耐醇、耐高温、耐磨和耐油污等特点,涂在家具的表面附着力强、涂膜坚硬、光亮性好,是生产红木家具的好涂料,更是其他化学漆无法替代的涂料。至今也没有任何一种合成涂料能在坚硬度、耐久性等主要性能方面超过它!

    割漆是个又脏又累的活儿,生漆不是人人都能接触,因此真正能够从事割漆技艺的人本身就并不多。割漆技艺看似简单,却有着诸多讲究。漆树被斜着割开月牙形的小口后,生漆就会沿着割开的口子边缘流出来。

    大漆

    割漆人一般用蚌壳作为容器,插进口子下方,让生漆慢慢流入蚌壳,一两小时后便可收漆。在一棵树上一般每隔80厘米左右,可交错开口割漆,口子每周可割一次,每割一次便增大一点,一个口子一年内可割20次左右,割开的口子经过三五年又会重新合拢。

    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的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故有“百里千刀一两漆”的说法,因此现在市面上的大漆价格极为昂贵。

    明清传统家具擦生漆的工艺过程,也就是第一种纯生漆的揩漆工艺,包括打底子(也称“做底子”)——刮面漆——磨砂皮——再擦漆等多个步骤。家具每上一次漆,晾干后就要砂纸打磨一次,然后再上漆,再打磨,这样的工序需要反复十几次。在此过程中,家具要多次被送入阴干房,因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漆膜方能干透。

    生漆工序繁杂,只有纯手工精做的红木家具才有可能用生漆工艺,一套家具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全套的工序。如今,市面上用纯生漆制作的红木家具已经越来越少。

    生漆工艺是中国传统家具工艺中对木质家具进行保养与美化的一种手段。从天然漆树中采割生漆,对家具进行上漆的操作,保留木质天然木色与自然纹路。生漆工艺是一种绿色天然的制木技艺,对人体危害小,尤其是能够做到入木三分,渗透到木质深处,是一种比较耗时耗力的古老技艺。

    大漆

    经过擦漆工艺做出来的红木家具木纹清晰、平滑流畅、色泽清莹光澈,手感舒适,不仅提高了红木家具的升值空间,而且增强了其艺术欣赏价值,大大地延长红木家具的寿命。总结,擦生漆有以下几种好处:

    1、天然环保。生漆与一般的化学漆不同,它是一种健康环保漆,是从膝树上采割的乳白色胶状液体,由于本身就源于植物,所以它与木质的亲和力非常强,不仅绿色无害,而且还可以渗透到木质的深处去。同时由于它的天然性,所以没有污染,安全环保,不伤害人体,能够很好的保护家具表面不受损坏。

    2、经久光泽。生漆漆膜光亮,色泽耐久,保光性能特优,因而具有经久,不会变色,不易污染,不怕虫蛀和不受温度影响等优势。红木家具作为高档、贵重的木质家具,它比一般的普遍木质家具对涂料有较高的要求,涂饰工艺也较为复杂,其通常使用生漆工艺来处理家具表面。红木家具擦漆的过程中,一层层将生漆打磨揩进木制品表面的毛孔内与木坯混为一体,不但保护功能更胜一筹,且可防腐蚀、耐酸碱、耐高温、防火,而且随着使用年代久远会越来越光滑。

    3、防潮防腐蚀。生漆在南方应用更为广泛,由于南方天气潮湿,在家具表面涂上一层薄薄的生漆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潮作用。在干燥成膜后,具有防腐蚀、耐酸碱、防潮绝缘、耐氧化、耐摩擦、耐高温的特点。

    大漆

    4、通透性好。生漆会将木材的纹理和毛孔更加逼真的表现出来,更加展现了材质的天然美丽。擦过漆的红木家具必须拿到漆房阴干。而漆房的要求则很高,既要有温度又要有湿度。因为在这样的条件下漆才容易干。家具阴干以后拿到外面来,用细砂纸打磨,打掉浮漆后,再擦上一层漆,然后再进入漆房阴干。这样反复10-15次。经过多次反复,以保证漆液能够很好地渗透到木质中,而不是仅仅附着在木质表面。

    曾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描述的就是大漆防腐蚀防渗透的物理特性。

    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曾在故宫古物馆发现被遗弃的“破琴一张”——大圣遗音古琴。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纵然历经尘土,终在1200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光彩依旧。  

    生漆是有生命感的,刚完成的作品如同婴儿,在岁月中不断成长,而每一层的漆也都有不同的“醒”的状态,开了,是大漆存恤时光造就的温润美感。也正是这一特性,使得漆器作品历久弥新,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把悠久辉煌的中华文明记载下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