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历史名人曾国藩家训:当官不以发财为本

  • 2016-07-29
  • 作者:泓文博雅
  • 关注:3708
  • 分享:
  •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家风、知礼仪,这也是中华优秀文明的体现。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因为正直守信、清廉质朴、进取有为而受到世人的赞誉。今天,泓文博雅为大家介绍家风的故事。

    6a649026587c53a58127555cd05590ed_meitu_1.jpg

      对于家风的重要性,习近平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用独服二字来称赞曾国藩,到晚年后有用最厉害三个字来形容曾国藩。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做官打仗厉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本领能使毛泽东给出他这么高的评价?其实就是广为流传于世的《曾文公正家书》。对于这本书,毛泽东不仅熟读并身体力行,在延安时期还曾推荐给党的高级将领阅读。为什么会这样,家风清方能党风正、民风淳,家训也可拿来治党嘛!曾国藩家训之一的“居官以不要钱为本”就是古今通用的格言。

      曾国藩中进士后,官运亨通,十年七迁,于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右侍郎。他的官是越做越大,但兄弟们的意见却越来越多,原因就在于钱。曾国藩每年都会寄些银钱回家,孝敬父母,补贴家用,少则几十两,多则一千两。这也不少了。但当时谁人不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一个二品大员,位高权重,还比不过一个四品的知府,在家乡的兄弟不能理解了。他们疑心大哥藏有私财,“厚于妻子而薄于父母兄弟”。曾国藩知道后,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仆人陈升因嫌他家穷,工资低,大吵一架后卷起铺盖另觅高枝去了。曾国藩觉得受了欺辱,还赋诗一首《傲奴》。傲奴可以说掰就掰,兄弟可不行。兄弟倒不是嫌他穷,而是认为官越大钱就挣得越多,应该多拿出钱来照顾父母兄弟。

      官大就一定钱多,这是什么逻辑?曾国藩回信表明自己的心志:“我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你们看看天下官宦之家,官二代开始骄纵放肆,继而闲荡成性,最终陷入困厄,潦倒终生,大多盛不过二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只有耕读之家、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所以你们不要贪爱奢华,想着做官发财,要勤俭,习劳守朴。这番言论被曾国荃认为是理学的迂阔之论。曾国荃从军后,每攻克一座城池,都请假回家,将掳得的钱物运回去,买田起屋。曾国藩告诫说,我从未取军中一钱寄回家中,你也不许,“弟若听我,我便感激尔;弟若不听我,我便恨尔。”口气已是够严厉。

      曾氏兄弟已在军中为官,将来他们的儿子、侄子也会进入官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如何保持曾氏家族长盛不衰呢?曾国藩觉得有必要为他们立个规矩。他根据自己的阅历,参酌祖父星冈公的遗训,编制成“八本”家训,涵盖读书、作诗文、孝亲、养生、立身、居家、做官、行军八个方面,其中做官就是“以不要钱为本”。做官是做官,发财是发财,两者均不可耻,但以做官为发财之捷径,猎官摸金,那就可耻了。曾国藩可不是说说玩的,他确实是这么做的。据曾纪芬回忆:父亲在军时,母亲居乡,手中竟无零钱可用,杀一鸡之油,还要吃三天,外人都不会相信,以为督抚大帅之家,不应拮据到这种地步。曾国藩的后人也能牢记“居官以不要钱为本”的家训。曾纪泽在担任英法公使时,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曾纪鸿的生活非常拮据,曾托左宗棠向远在新疆的刘锦棠借钱。左宗棠知道后,对曾氏家风慨叹不已,自己送了曾纪鸿300两银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官场现形记》中的坐馆塾师王仁曾说,“做了官就有钱赚”。陈独秀也曾发出感叹,中国人满脑子都是“升官发财”,如果“用显微镜点点验之,皆各有‘做官发财’四大字”。在历史上能把做官和发财看做两回事的人并不多,而曾国藩确是典型的一个,他的过人之处就在对家族的长久发展看的比较远。

      泓文博雅是以“红木家具为纽带”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总占地60亩主体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于2013年12月1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馆藏红木家具、陶瓷、国画、书法艺术等作品近千件,是目前北京地区展出作品最多、艺术门类最丰富的艺术馆之一。

          泓文博雅邮箱:bj@hongwenboya.com

    泓文博雅官网微信:hwbyysg泓文博雅官方微博:@泓文博雅
    泓文博雅服务号.jpg泓文博雅微博二维码_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