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王凤仪《化性谈之四》——涵养好“性情”的秘诀

  • 2016-08-14
  • 作者:泓文博雅
  • 关注:4121
  • 分享:
  •   上一章谈到人是“三界”所生,“性”、“命”、“身”主宰着生命的整体,哪一个环节不“太平”,也就是所谓的“失衡”,就会影响到心情乃至身体的“平衡”。疾病、烦恼就是由此而生。这三界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所谓“化秉性,复天性;解心结,了心病;了心病,去身病”,先生认为只有涵养了“好性情”,才会有好的心态,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

      所以“三界”中最重要的一界,当属“性界”,先生对“天性”的养成格外重视,也专门用他的“三性”学说讲述了如何涵养“好性情”:

    0721fec379310a551df8e14bb54543a98326104c_meitu_3.jpg

      一、人的“三性”为“天性”“秉性”“习性”

      凤仪先生说:“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孟子说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的性恶,正是指的禀性;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告子说的性‘可东可西’,正是指的习性。”

      东北名士张星南曾问:“孟子道性善,荀子言性恶,告子言性无善无不善,究竟谁说的对呢?”先生道:“都对啊,主性善说是指天性说的;主性恶说是指气禀性说的;主性无善无不善,是指习性说的。”寥寥数语,却道破了二千多年来的疑案。

    123328zsrereltetmd2m4s_meitu_4.jpg

      二、“天性”“秉性”“习性”三者内在关系

      关于“天性”“秉性”“习性”三者的内在关系,先生在语录中有如下阐释:

      “前生的习性就是今生的禀性;今生的习性就是来生的禀性。”

      “禀性是人间的苦恼,习性是物欲所扰”。

      “习性为禀性之根,习性不去,禀性绝不能化”。

      “天性有源,禀性有根。能化去禀性(愁、恨、怨、恼、烦),天性就圆满了。不能化的,一触即发,像被鬼迷住了似的,所以叫做“五鬼”,闹得家宅不安。又叫做“五毒”,令人害病死亡。它的根最深,不易拔除。人若是降伏不住它,就难当好人。佛说:业力随身,必至妄动无明,难以成道。”

      物欲越强,则习性越重。习性是为了肉体的享受而形成的,所以习性完全是后天的习染,如吸烟、饮酒、赌博、财色等种种不良嗜好。习性得不到满足,便要耍脾气动禀性,所以先生说“习性为禀性之根,习性不去,禀性绝不能化”。禀性与习性相互作乱,给人们带来无边的烦恼与痛苦。它象浓重的黑云一般,遮蔽着太阳的光辉,使光明的天性不得显露。只有养成好的习性,才能将秉性中的“恶”赶走,“好性情”也就从此彰显了。

      三、“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

      三界中的“天性”是人的真主宰,儒家讲“天命之谓性”,佛家讲“明心见性”,老子讲“道法自然”,事实上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天性”是一切智慧力量的源泉,人的天性是与宇宙联结一体的,也就是小我与大我的统一,故曰天赋以性,又称元性,佛家叫真如自性。

      “以天性为主的人,和世人都能合性,因为天性是大公无我的,是人人所共有的。”

      “以天性用事的会找人好处,以禀性当家的准看人不对。这叫什么性,招什么事。”

      “习性是物欲所绕,禀性是人间的烦恼。能在道德场中尽义务,身界算是脱出去了。会当人的,脱出了心界。禀性化尽,才脱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神足即是德,神足就乐,乐就可以化禀性。脾气化尽,因果自了。”

      最后先生用一句话总结涵养“好性情”的秘诀就是:

      “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

      泓文博雅是以“红木为纽带”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占地近200亩,主体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常年举办中国传统艺术品展览展示、国内外艺术家作品展览拍卖活动,构建艺术家、企业家、收藏家鉴赏、研究、收藏、交流的艺术文化平台。旗下红木品牌有:“友联红木”、“戴为红木”,红木家具以原创设计、造型美、工艺精、材质真而闻名!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泓文博雅的相关信息,或者对我们的红木家具感兴趣,请点击在线客服进行咨询,或拨打我们的免费电话:400-837-9660,竭诚为您服务!

        泓文博雅邮箱:bj@hongwenboya.com

    泓文博雅官网微信:hwbyysg泓文博雅官方微博:@泓文博雅
    泓文博雅服务号.jpg泓文博雅微博二维码_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