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大漆|岁月无痕 光彩依旧

  • 2016-08-02
  • 作者:泓文博雅
  • 关注:3240
  • 分享:
  •   受到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浸润,也经历了千锤百炼的技艺修磨,大漆工艺已不再单纯的只是作为髹饰家具的手段,漆艺也成为了探究古典美学至高境界的灵韵载体。

    b21bb051f819861867af606d4bed2e738ad4e66b_meitu_7.jpg

    小篆 “漆”

      说到漆艺,肯定要讲到漆。“漆”字原本写作“桼 ”,象形字,上有木下有水,中间的一撇一捺却不是“人”、不是“八”,是人字型八字状的两把刀。

      大漆又名生漆、国漆、天然漆,故泛称中国漆。这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是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内流出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而制成的涂料。天然大漆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大漆深沉、含蓄、浑厚、优雅,因此也难得。“油漆”本指桐油和大漆,而不是现在遍地所见的聚氨酯、丙烯酸组成的化学涂料。漆树产的漆,含的是天然漆酚、漆酶,和涂料毫无关系。现在油漆店里的“油漆”,不过是词汇转换的谬误。漆与“七”有缘,最早使用漆的器物,是河姆渡遗址里的一只朱漆木碗,迄今已7000年;而七年,从种子破土到幼苗成材,是一株漆树产漆的年龄。

    55d1a7a1c5b52_meitu_6.jpg

    漆碗

      一棵漆树整个生命周期只能割出 10公斤生漆,3000颗漆树采集一公斤生漆,并有着严格的割漆制度和方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漆树死亡,故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漆农通常半夜进山,几秒钟就要换一次蚌壳,因此现在市面上的大漆价格极为昂贵。

    3_meitu_4.jpg

    漆液采割

    4_meitu_5.jpg

    漆液采割

      “漆之为用也,始于书竹简,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这一历史记载,印证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大漆最早的国家。而大漆又是漆艺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漆的最初意义在于器用。我国漆器工艺历经商周直至明清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如明代《髹饰录》记载的漆工艺表现技法就达497种。

      曾有诗赞曰:“生漆净如油,宝光照人头;摇起虎斑色,提起钓鱼钩;入木三分厚,光泽永长留”。描述的就是大漆防腐蚀防渗透的物理特性。文物鉴赏家王世襄先生曾在故宫博物馆发现被遗弃的“破琴一张”——大圣遗音古琴。得幸于琴面包裹的大漆,纵然历经尘土,终在1200多年后得以重现人间,光彩依旧。

    大圣遗音古琴_meitu_8.jpg

    大圣遗音古琴

      历久弥新的漆器作品,始终焕发出永不衰变的艺术魅力。而大漆艺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悠久辉煌,它不仅不该被遗忘,更是值得我们记载和传承下去的财富。

      泓文博雅是以“红木家具为纽带”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总占地60亩主体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于2013年12月1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泓文博雅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馆藏红木家具、陶瓷、国画、书法艺术等作品近千件,是目前北京地区展出作品最多、艺术门类最丰富的艺术馆之一。

        泓文博雅邮箱:bj@hongwenboya.com

    泓文博雅官网微信:hwbyysg泓文博雅官方微博:@泓文博雅
    泓文博雅服务号.jpg泓文博雅微博二维码_15.jpg